恐慌式抢跑、超前式教学,家长到底在怕什么?

王慧(小) 原创

2017-09-20 14:54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暑假已经结束,小朋友们都开始了新学期的生活。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点,但许多一年级的孩子还未入学,就已经掌握1000-2000个汉字、100以内加减法、500个以上英文单词、可以简单读报……

整个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升小阶段,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未到起点就已开始“抢跑”,一种“集体性焦虑”、“恐慌式抢跑”心态正在家长中间蔓延。

在中国的公办幼儿园,是明令禁止孩子超前学习的,除非是在园外辅导班或私立幼儿园。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幼儿园,5岁以下基本都是做游戏,并不涉及知识传授,在小学入学后有一年时间是用来做衔接,只是培养生活学习习惯。

实际上,超前学习的行为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研究发现,很多零基础的孩子上学之后也完全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不存在必须提前学习的情况。

之所以还有孩子超前学习,是因为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上小学跟不上,才在幼儿园阶段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

其实,“超前教育”弊大于利,首先会牺牲孩子全面发展的机会。

很多知识和技能在孩子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再学本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刻意超前和加速发展,会让孩子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非持续性的机械记忆上,从而牺牲了个性发展和品质培养的机会,比如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技巧、个人运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经验等等,这将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其次,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6岁前,孩子还不具备逻辑思考能力,过早地强迫他们学拼音、识字、做算术,孩子会因为无法理解文字和算数的意义,只能刻意记住这些形状和符号。如同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一样,长期的被动吸收,不仅会把孩子的大脑变成思维固化的信息存储容器,还会将“学习很无趣、很辛苦”的想法根植于孩子脑海中,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内驱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最终,“超前”的即时效应难以长久维持。

教育界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就是指很多超前学习的孩子步入小学一年级后,很容易因为内容已学过,且轻松就能拿满分,从而养成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支撑,这批孩子常常会成绩急剧下滑,发展后劲不足,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会有不利影响。

作为家长,这时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比如:阅读的兴趣、多做手工、训练孩子专注力、激发孩子探究欲等等。

一时的“超前”教育,获得的是轻松拿满分,来提升家长和孩子的自豪感。但不能代表一世都是如此轻松,什么年龄学什么内容,就如我们的人生一样,到每个阶段就做每个阶段该做的事,一切顺其自然才好。

声明: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网签约作者心语心愿撰写,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