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好”了,未必是好事!

陈妍妈妈 原创

2017-08-24 11:29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收听主播翟琳朗读音频

  ◆

“做个好孩子”是无数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和希望。

父母虽然明知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但他们对于“好孩子”的标准,仍然不会更改。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有礼貌、学习成绩好,还懂得团结友爱、孝顺父母。

父母过分强调孩子们要一贯地好,其实有一些潜在的危险。

这些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信念,认为“除非自己始终是好的,否则就没有价值。”

那些因为“好”而得到太多认可的孩子,甚至在对待最微不足道的错误时,都会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

他们可能会撒谎或逃避一些活动,以掩盖自己的不完美。

这种信念的极端危险在于,有些人人因为犯了一个错误和不再完美而相信自己不值得活着,从而导致自杀。

好行为的目的,要比这种行为本身更重要。

一个孩子的“好”,是因为他想要赢得赞同,还是因为他看到了好行为对于自我实现的价值,并且能帮助别人呢?

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积极正面的引导了。

 

如果不想让“好孩子”成为孩子一生的负累,建议家长们应该及早这样做:

1、不要拿你的孩子进行比较

不要说“你怎么不能像XX那样呢?”这种做法是一把双刃剑。

它会让其他孩子感觉自己比不上那个“好”孩子,同时会给那个“好”孩子施加压力取悦别人。

2、要注意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而不是结果

要运用鼓励,而不是赞扬或奖励和惩罚。

说“你做这件事很努力”或“你看起来对那个确实很感兴趣”。要比“你真是个好孩子”、“如果你考100分,我就送你一辆自行车”赋予孩子更大的力量。

3、不要过度责备或挑剔一个孩子

在大多数“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好”孩子在试图显得“好”或做得“好”,以便你注意到其他人有多“坏”。

4、要始终强调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并说到做到。

“再试一次”是一句具有魔力的话,能让孩子们知道犯错误没关系,并在之后从中学习。

可以在吃饭之前,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候,让每个人轮流说自己犯的一个错误以及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5、不要让你的孩子轻易逃避新活动。

要告诉他们,在尝试过三四次之后,他才可以决定放弃。

这样,你就能防止孩子因为害怕做不到最好而不愿意承担风险。

任何人都可能跌倒,但振作起来再试一次是需要勇气的。要确保孩子理解这一点。

6、让孩子知道,他拥有你无条件的爱,无论任何情况。

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必担心让你失望。

不用时时刻刻用自己的“好”来讨好你。

 

生活中,也许与一个“好”孩子相处或许会更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对孩子来说就是健康的。

因为这很可能是孩子在用你希望的方式来讨好你。

如果你有一个“好”孩子,要慢慢放松对他的要求,并与孩子谈谈试图很完美的潜在危险。

当父母坚持用以上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们就能够知道,他们不必始终都“好”,知道他们不必掩藏自己的错误。

让孩子知道,始终做一个学习者并尝试一些新事物,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资料来源:正面管教A-Z  简•尼尔森 / 琳•洛特 / 斯蒂芬•格伦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

 声明: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网签约作者陈妍撰写,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