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赚钱:5岁孩子靠推销巧克力赚了第一桶金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或者说是财富教育,应该是儿童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有些并不是孩子自己要求的,父母都会尽其所能主动给予。 

许多孩子对钱的来历认识模糊,更不懂得珍惜,自己想要什么,就得让爸爸妈妈买什么,看别人的什么东西好,自己也一定要得到。

如果孩子的物质欲望总是能轻易得到满足,那么,理财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他用不着学理财,而只需要开口提需求就行了。

所以,我认为即使有条件满足孩子的物欲,也应该适当节制,父母也用不着什么东西都买最好的给孩子,生活用品只要满足健康、实用就可以了。  
应该告诉孩子区分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侈奢品,什么东西应该买、值得买,什么东西是可以不买的。

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或特别奖励时,可以适当满足孩子平时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让孩子懂得什么叫“来之不易”。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让他参与家庭消费计划,定期给他一些零用钱由他自己支配,学习量入为出,树立储蓄观念。 

首先让宝宝认识纸币和硬币,告诉宝宝这是妈妈爸爸辛苦的劳动成果,一分都不能浪费的哦!  
每次给宝宝买玩具、衣服或食品时,我都告诉宝宝价格是多少,带宝宝去超市时,和他一起付钱。  
我只是想让孩子以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知道合理利用它。

妈妈们是怎样教宝宝理财的呢? 

5岁孩子推销巧克力 

澳大利亚的朋友告诉我,他那5岁多的儿子成功地为学校推销了一箱巧克力!我惊讶不已,并为5岁孩子所具备的能力而着迷。

澳大利亚的学前班是与小学部连在一起的,学前班幼儿的活动跟随小学生。  
那次,学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推销一批货,这批货中有糖果、有巧克力、有玩具、有文具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有选择性地推销,当然也可以不参加。  
朋友的儿子叫米西亚,他很乐意干。他想领一箱巧克力来推销,推销的对象是他弟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我的朋友是生活在澳大利亚土地上的中国人,在两种不同文化的撞击下,无奈地选择了“顺其自然”。

第二天,米西亚让每天去接送他的外婆,去学校签字领了一箱巧克力。米西亚放学后,把一箱巧克力放在弟弟的幼儿园门口,并且拿出4种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巧克力放在外面作为样品,叫外婆看住“货”,自己飞奔去弟弟的教室,呼唤那些平时经常在一起玩的伙伴们,要他们去问父母要钱,来买他的巧克力。他收钱,外婆发货。做得还真像模像样呢!  
晚上,他还记账。我朋友拿出了保存着的“帐本”给我看,歪歪斜斜写着的阿拉伯数字,大概记录了当时卖掉的巧克力数量,而不是金额。据说是他们的老师要求的他们这样做的。
几天后,一箱巧克力都推销完了,米西亚赚了十几块钱。我朋友那澳大利亚丈夫摸着儿子的头说:“好样的!将来能做生意了!”  
我望着这流着一半是中国人的血,一半是澳大利亚人的血的米西亚,也由衷地赞美他能干,并且,牢牢地记住了他的这份经历。
1岁半宝宝学理财

我的宝宝才1岁7个月,说话比较晚。我拿干净的人民币教他认“钱”,还教他一元的钱是“1”,然后告诉他“钱可以买很多东西”。

现在拿出钱来问他是什么,他会说“钱”,问他钱可以做什么,他说“买”,再问“买什么?”,他说“买理(买米)”这好象是他说的第一个词组。

那天他看见保姆出去买菜,我手上正好有一张百元大钞,他马上拿过去,然后拉着阿姨的手往外走,一边说“买”。 

我在外买了东西换回的硬币,回家后都会给小鱼儿,然后把存钱罐给他,说“幺幺,快把钱存起来,长大后读大学用”。他总会很愉快地把硬币放进罐里。


小孟说:

对宝宝的理财教育,绝对不是在刻意的环境里进行,而是让我们这些宝妈妈和宝爸爸,自然地对宝宝进行一定的引导,有时候宝宝是很乐于参与的!

我们只是在为培养一位能正确对待金钱,能珍惜劳动的人而做准备!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