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是比挫折更有效的教育神器

彭琳 原创

2017-11-14 09:28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来到南方,那个冬天记忆犹新,明明看着温度不低,最低也就是零度上下,想象着应该比北方动辄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舒服很多,但实际上却是,不管我怎么待着,还是冷,觉得骨头缝里都是寒气。而我在北方冬天还可以穿的风衣等,都被我关进了衣柜。一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第二年冬天再回北方时,我发现,北方的家里是真的暖和,暖气太好时,甚至穿着夏天的裙子都觉得热,这样即使穿着单衣走进零下二十几度的冬天,感觉也没那么冷,只要没冻透,进了屋子立马满血复活。自此我更深的理解了一个道理:不畏惧严寒的原因是因为我身后有暖气,同理那些不畏惧挫折的人是因为背后有家的温暖。见多识广是大家认为的真理,但现实常常是年纪越大的人越胆小,反而是初出茅庐的孩子都会无所畏惧。因此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有必要,但要掌握好度,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而其实对于那些只要不是溺爱、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来说,“鼓励教育”的效果要远胜于“挫折教育”。挫折是每个孩子在面临陌生环境、应对社交活动一定会遇到的事情,我们是应该提前教会他们一些通用的应对方法,但我们不该将家庭变成炼狱,更多的应该让家庭回归它本身的功能:让人休憩、提供温暖、给予养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力量面对外界的挑战,才能在一切挫折中永远相信背后有着坚强的后盾。

那么鼓励教育究竟应该抓住哪几个重点呢?

首先,鼓励教育的核心是相信孩子。

有朋友对我说,鼓励孩子不就是夸孩子吗,我也夸的多啊,可也没见他多优秀,还总是很胆小。我说你都怎么夸的啊,他说,我常说孩子你看人家谁谁谁,把这个做的就很好,你也肯定会做好的。乍一听,似乎没毛病。可仔细一琢磨,就不是味了,是啊,人家做好我就肯定能做好吗?答案肯定是未知。所以鼓励教育孩子的核心是相信孩子能做好,相信的基础不在于同龄人怎样做,而在于基于孩子以前做什么事的能力、基于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信任,只有这样的鼓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其次,鼓励从小处着手,具体事情具体表扬。

“孩子你真棒!”第一次听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心潮澎湃、瞬间觉得自己就是拿了金牌的刘翔。但随着次数的增加,心跳加快这些症状都会减轻,直至再听到时也就撇撇嘴了事。这就是不走心的鼓励。真正走心的鼓励应该是什么事情孩子哪里做的好,甚至哪里做的超过了当年的父母,这种鼓励才会让孩子每次听到都会生出九牛之劲,努力下次做的更好。

再次,肯定孩子的付出远比夸赞孩子的天资更有效果。

记得以前在“熊孩子那些事儿”节目中我介绍过一个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主要就是说两组孩子学画画,第一组画好后对孩子画的细节和用心做出赞美,第二组则对孩子的天资做出赞美。几个月后发现,第一组的孩子大部分喜欢上了画画,自发自愿画画;而第二组孩子则基本没有坚持再学画的了。这个实验就真实地说明了,赞美孩子的付出远比赞美他们的天资更为有效。

最后,鼓励孩子做事的杀手锏不是命令而是示弱。

还记得很久以前去朋友家玩,看到她妈妈是这样对他爸爸说的,“老公啊,我的腰直不起来了,可不可以帮我把剩下的地扫一下”,只见他爸爸走过去抱了抱她妈妈,直接扫完、拖完整个家。当时的瞬间,我脑海里闪现的是我爸妈的情形,我妈对我爸说,老公快去把地扫了,我这都快忙死了你也不帮忙,而我爸通常牢骚一堆,不情不愿。这样的事情在孩子身上其实更明显,很多时候让孩子做事,示弱远比命令更有效。

“挫折教育”的理念没有错,但效果很有限,真正有用可以给予孩子力量的是家里的爱,鼓励则是体现爱、表现出父母认可的最好方式,所以作为父母的你们不要吝啬哦!

声明: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网签约作者彭琳撰写,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