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你究竟在使用“冷处理”还是“冷暴力”?

U12儿童心理 原创

2017-10-18 16:17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你们在处理孩子无理取闹时都使用什么妙招?经了解,有超过一般的父母都倾向于选择“冷处理”这种方式。冷处理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讲一个例子。

东东是个脾气有些倔强的孩子,常常在家中“说一不二”,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一定想办法得到,这让东东妈一直头疼不已。有次东东妈听朋友说,自己家孩子如果闹的厉害,就选择冷处理,不理他,过段时间就好了。东东妈一听觉得很神奇,就想在东东身上一试究竟。这天带东东出去玩,在商店里东东又看上了一个玩具汽车,又哭又闹非要买回家,东东妈一气之下就用“冷处理”来试试,将东东自己丢在柜台前,直接走向停车场,东东一看闹半天妈妈都走了,就赶紧跟着走,回到家东东讨好似的对妈妈说“今天不买了,下次带他买”,东东妈还是不理他,甚至连吃中饭也没理他,于是东东又放大招,在家里哭闹起来,东东妈心一软,想要安慰一下,后来又狠狠心没理东东,再后来东东害怕妈妈以后都不理他了,就赶紧找妈妈说以后都不买玩具了,妈妈别丢下不理他,东东妈心下高兴,心想这招“冷处理”果然有用。

刚知道这个例子时,我也觉得这次冷处理见效了,可是后来一琢磨,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东东妈冷处理的目的是让东东不要不知道节制,不要要求不得就哭闹不止。表面上看东东最后是妥协了,和妈妈回家,并承诺以后不买玩具。但其实东东并没有真正理解妈妈的意思,下次也许买玩具不这么折腾了,但遇到其他事情肯定不会这么顺利。这种所谓的“冷处理”带着我们常讲的“冷暴力”的意味。

那么“冷处理”究竟与“冷暴力”又怎样的区别呢?

1、二者目的相似却不同。

表面上看“冷处理”和“冷暴力”的目的都是使当事人冷静下来,而实质上“冷处理”的目的是想让对方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冷静的情况下了解事情原委,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冷暴力”是期待对方冷静下来,然后向自己屈服。因此各位父母在对孩子冷处理时,一定要明白自己这么做的真实目的,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屈服而这么做,那得到的结果也会失之千里。

2、二者原则不同。

原则不同,指的使用方法的规则不同。“冷处理”的原则是在建立规矩的基础上,父母有理有据时,因孩子情绪激动而暂时使用冷静的回应,可以是暂时不理、可以是平静的拥抱、可以是平静的依日常行事。而“冷暴力”则通常没什么规矩,只是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诉求时,盲目的不理睬对方,自己可以有理,也可以无理。因此父母在冷处理孩子的哭闹时,一定是在孩子行为出错时,不要随着自己的心情,而误用“冷暴力”。

3、二者行事方式不同。

“冷处理”的关键步骤一定要有:(1)冷静、尽量不带不良情绪的回应孩子的激动情绪。(2)等待孩子冷静后,与孩子共同探讨情绪激动时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自己被“冷处理”的原因。(3)有规矩的前提,让孩子在冷处理期间可以自主思考原因。而“冷暴力”常常是盲目的,没有这么多关键步骤,只是凭着自己的气性一冷到底,只要对方屈服就算达到目的。

4、二者事后收尾不同。

“冷处理”事后常常是与孩子讨论后,双方都能接受,并且父母对孩子糟糕情绪进行安慰即可。“冷暴力”常常收尾是,一旦对方屈服,我方就会进行各种方式的补偿,已达到不损害感情的目的,而经常也不能得偿所愿。

因此,通过分析,相信各位父母心中都已明了“冷处理”应该怎么做了。真正的冷处理一定不是冷暴力,冷暴力最终一定是以牺牲自己与孩子的感情为代价的;真正的冷处理也一定不是简单的回避问题,而是让其情绪平缓,给予孩子自我思考的时间;真正的冷处理的目的也一定不是让孩子屈服于父母,而是让孩子在理性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遵守规矩。

声明: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网签约作者彭琳撰写,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