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 | 6种方法完克逆反儿童,家长瞬间爽翻天!

U12儿童心理 原创

2017-03-13 17:29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三岁过后,随着孩子思维的发展,他们逐渐学会了自己思考问题,按自己的方式来行事,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话题就是孩子三岁的第一个心理逆反期。

对此时期,成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孩子越来越有主意、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主要表现有两点 :
1.拒绝成人的要求
比如,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因抢位子,总是掐别的小朋友,老师不让伤害其他的小朋友,但依然照做,并辩解自己没掐红;又比如,在家里不让他看电视,他偏要看,不让他乱跑,他偏乱跑等等。这些行为如果强行制止,幼儿会不服,甚至为此而大发脾气,哭闹不止。
2.不理睬
无论老师和父母说什么,他就是“我行我素”,只顾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吃饭时间到了,妈妈说宝宝别玩了,过来吃饭,他会和没听见一样,不理睬妈妈的话。这些行为也很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疼,感觉这是一种“软抵抗”。

面对孩子的逆反,老师和家长要么利用权威,实施高压政策让孩子屈服,其结果是孩子不服、被动屈服或哭闹,家长情绪不佳,老师精神疲劳;要么直接顺从孩子,其结果是孩子越发任性,难以管教。针对孩子逆反心理,有下面的六个技巧可以尝试。
1、冷处理
也就是,幼儿老师和父母要忽视孩子的哭闹行为,不要理睬他。通过冷处理,孩子觉得无趣,情绪也慢慢平静,之后成人再尝试和孩子沟通。比如,有的幼儿看书的时候撕书,老师管他不听,之后老师让他从图书角出来,他情绪比较激动。这时,老师不妨让他在空地方冷静一下,之后对于撕书对不对、为什么不能撕书等问题和孩子沟通。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开孩子的激情状态,同时可以使孩子知道哭闹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选择法
在孩子与成人对抗冲突的时候,可以假设孩子已经同意了。比如,孩子不愿意穿衣服,可以假设孩子喜欢穿,直接跟孩子说“是自己穿衣服,还是妈妈给穿衣服”,或是“你今天穿裙子还是短裤”等等。相当于自动屏蔽了孩子不喜欢这个选项,而且让孩子享受了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快乐感受。
3、替代法
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势必引起孩子的逆反。这时,直接告诉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不要说不能做什么。比如,户外活动,告诉他别乱跑,他可能就不听,这时不妨直接说 “你来帮妈妈捡地上的叶子吧。”这比单纯的制止要管用得多。
4、幽默法
当孩子逆反时,成人换一种表达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在家里,有的孩子不肯洗脸,如果强行让他洗脸,或者训斥他一番,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很糟糕。这时,不妨给孩子来点小幽默:“咱们照镜子看看小花猫吧。”这样的语言让他更乐于接受成人的建议。这种方法把要做的事情用游戏的形式呈现给孩子,孩子在玩中行动,比较有效。
5、参与法
当孩子对成人的话不理睬时,我们要观察一下是不是孩子正在忙着做某些事情。如果孩子正在专心玩耍,要孩子分心来听成人的话是很困难的。这时孩子不是有意地忽视成人,只不过是他很忙。此时想和孩子交流,一个好办法就是先加入孩子的活动,成人的参与会使孩子感受到亲切和尊重,更容易接受建议。 
6、设置底线法
当孩子的“叛逆”危及安全时,必须加以制止,并向孩子讲清道理。比如,不让他动插座,他偏要动;不让他打小朋友,他偏要打。这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强硬阻止,并向孩子讲清道理。这样的规范有助于孩子正常的社会化。
总之,基于不同情境下幼儿的不同行为,需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方法。只有能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孩子最终才能学会承担责任,顺利度过人生第一个逆反期。

育儿电台:http://u12.fm/jiemu/3190.html

作者:陈郁 U12育儿撰稿人

主播:陈郁 U12育儿特约主播

图片:来源网络

U12育儿原创文章,非经允许谢绝转载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