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7岁前,父母做到这一点,孩子上学后永远不会讨厌学习!

幼儿园教育 发布

2015-11-23 14:13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3-6岁6-12岁

在中国,“学习”这个词是严肃的,而且意味着“艰苦的,需要勤奋努力的”,所以家长一说到“学习”时,表情不自觉地就会严肃起来,口气也会正式起来,再不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的样子。这给孩子带来的暗示就是痛苦的、不情愿的、可怕的、做不好会受到惩罚的。所以他的内心也就会不自觉地升起一种负面情绪,显得不那么愉快、不那么积极,甚至开始抵触了。

所以,我建议,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太小的时候(至少是7岁之前)就引入“学习”这个词。做什么,就是做什么,不要笼统地称为“学习”。例如:

看书,就是看书,不是“学习”;

学画画,就是学画画,不是“学习”;

学跳舞,就是学跳舞,不是“学习”;

学钢琴,就是学钢琴,不是“学习”;

背古诗,就是背古诗,不是“学习”;

学英语,就是学英语,不是“学习”;

学写字,就是学写字,不是“学习”;

……


还有一些数学思维、观察力的训练,如走迷宫、找不同、排序列、写数字、找一找等,就叫那项活动的具体名称,不要统称为“学习”。否则,当孩子遇到因不喜欢某项活动而跟你说“我不喜欢学习”时,你一定会发蒙。而且孩子因为不喜欢某项活动时,会将“学习”都定义为痛苦的、无趣的。今后你一问他“学”什么时,他都会回答:不要学、不要学。

说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没有将什么都叫做学习啊。那可能是你没注意,特别是大班的家长,要做什么项目之前,都会大叫一声“我们来学习啦”“你的学习时间到啦”之类的,然后才展开具体项目。

我的建议是,上小学之前,都用“玩”这个字:“我们来玩吧!”“我们现在做个(植物大战僵尸里面的)仙人掌吧,或者是做个(怪兽大学里面的)独眼吧!”“我们现在看书讲故事吧!”“我们现在走个迷宫吧!”……

有时,幼儿园老师也会在课堂中不自觉地用“学习”“做作业”“做功课”之类的词语。这类词语应该尽量避免。

你也许会问:上小学后一下子接触“学习”,孩子是否能适应?

一方面,上小学后孩子周围的整个环境都变了,进入新环境,运用新词汇,有了新要求,孩子也有了新期待,会自发地努力适应。另一方面,在刚上小学时,老师也会用各种方法使孩子有一个过渡,使他逐步适应“学习”这件事。

不要说幼儿园的小朋友,就是到了小学几年级后,也有同学因为不适应“学习”而厌学、不想上学、不想学习。所以,尽量不要在孩子太小的时候就引入“学习”这个词。因为在中国,“学习”这个词是严肃的,而且意味着“艰苦的,需要勤奋努力的”,所以家长一说到“学习”时,表情不自觉地就会严肃起来,口气也会正式起来,再不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的样子。这给孩子带来的暗示就是痛苦的、不情愿的、可怕的、做不好会受到惩罚的。所以他的内心也就会不自觉地升起一种负面情绪,显得不那么愉快、不那么积极,甚至开始抵触了。



(声明:本文节选自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徐小东:陪孩子走过0-4岁敏感期》。文中所提到的女孩桔子系作者的小女儿。)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