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习惯性不回微信,可能是他婴儿时期没有得到妈妈的回应

U12家庭教育 原创

2017-10-31 17:48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3-6岁6-12岁

心理学家说,有一种关系会影响孩子童年时期的伙伴关系、青年时候的恋爱关系以及中老年之后的婚姻关系,这个关系是什么?就是早期的母婴依恋关系。

这个母婴依恋关系就是,孩子0到1岁半之间跟妈妈之间建立的稳定的亲密关系。

换句话说,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和妈妈相处得很好、很亲密,孩子的心理发展就会趋于健康;如果孩子和妈妈关系不稳定、忽冷忽热或者很难感受到爱,孩子就会潜伏很多问题。

孩子刚刚出生以后,对这个世界无比的陌生,唯一觉得温暖和信任的人就是妈妈,因为他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十个月。如果妈妈在0到1岁半这个时间段,不能稳定陪伴孩子,比如: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把孩子交给保姆带……孩子就会觉得,最爱自己的人离开了自己,心理上会觉得“我活不下去了”,就会哭着找妈妈。

此时孩子若是找不到妈妈,或是妈妈时在时不在,孩子对于妈妈的信任感、安全感就会降低,导致孩子很多负面想法,如“我不重要”、“我不可爱”、“我不够好”、“我没自信”等等。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他们对人很少反馈,我行我素,去哪也不说一声就走了,晚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家,发信息给他也不及时回应;与之相反的人,他们会给人充分的回应,出门会和家人打招呼,在外有事会和家人及时说清楚,让人觉得无比温暖。

而生活中的前者,就是因为小时候,他们需要人陪伴的时候,他们一个人哭泣的时候,没有人回应,所以他们才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模式,觉得自己不被人回应,也不需要回应别人。

他们没有安全感,在生活中寻求存在感的方式就可能包括一天要刷十几条朋友圈,买个戒指晒一下、吃顿饭晒一下、跟朋友K个歌晒一下……就是要向世界证明,或者说要告诉身边的人:

“你们看到我了吗?”

“你们知道我在吗?”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这就是在婴幼儿期没有形成健康稳定依恋关系的后果。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回应,为什么要妈妈亲自带孩子,为什么早期的母婴依恋关系非常重要。

声明:本文内容由U12家庭教育特邀专家王凤萍博士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