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还要让爷爷奶奶带多久?

U12家庭教育 发布

2016-06-01 18:05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3-6岁6-12岁

改革开放后,老人成了“育儿主力军”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加大,加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老人不得不帮着带孩子。

造成“银发一族”坚守在“育儿第一线”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老人育儿节约了家庭成本。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到来,许多单位的托儿所陆续取消,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考虑到社会竞争、生活成本等现实因素,许多父母双方不得不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以维持生活质量。为了节约育儿成本,也为了降低保姆等“外人”育儿的风险,城市中已退休的老人们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育儿及时雨”。

第二,城市女性的工作理念在强化。

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分工明确,既避免了社会竞争的剧烈,又可以时刻保证“家庭”这个小圈子的有效运转。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新中国成立之初宣扬的“解放妇女”的口号得到了来自西方“平等主义”理念的加强,使得许多年轻女性不愿意为育儿而放弃自己已有的工作,这种情况在“高学历、高工资、高职位”的“三高”女性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第三,老人们没有丰富的老年生活,“孩子的孩子”成为了心灵寄托。

当今社会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人们的心理孤独在他们之 前工作时体现的并不明显,但一旦退休,空闲之时,“被遗弃感”会逐渐加强。

为了驱赶这种强烈的孤独感,也为了享受传统理念中“儿孙绕膝”的满足感,他们会“主动请缨”,主动承担照顾孙子孙女的责任。

随着社会生育年龄的推迟,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会“催婚”、“催生”。

第四,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人口流动,许多留守儿童只能由留守老人照顾。

由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许多西部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如果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开销增大,并且户籍制度和学籍制度还给孩子入托、上学带来诸多不便,因而权衡之下,只能把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抚养。

第五,部分老人担心此时不带孩子,以后没人赡养。

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制度非常不完善,许多老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人,没有养老金和相应的养老保障,还停留在“养儿防老”的阶段,因此会担心此时不为自己的孩子出一把力,当自己老了需要人照料时,自己的孩子不赡养自己怎么办?

国外的爷爷奶奶也带孩子吗?

对比国外,“老人带孩子”可以算的上是“中国特色”的育儿方式。

在欧美和日本,虽然老人们也偶尔看护孩子,但老人的工作只是在年轻妈妈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偶尔带会儿孩子,绝对不是育儿的主力,主要因为三个方面。

第一,国外老人的理念是“享受生活”。

国外的大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辛苦了一辈子,为工作和家庭做了很多努力,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们都独立了,自己也退休了,应该利用剩下的时间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去实现自己早年的兴趣或愿望。因而许多老人在退休之后会去旅游或者重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第二,国外老人和子女的独立意识普遍都很强。

重视自立,不依靠别人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是人们普遍的观念,因而对于年轻父母而言,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天经地义”,育儿不是老人的责任和义务,日本也是如此。

所以在欧美和日本的街头、超市,经常可以看到年轻的父亲或母亲背着一个,推着一个,手里再拉着一个孩子。

并且,老人也没有跟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的理念。在西方国家里,老人们只要还能自己照顾自己,即使80、90多岁仍然自己居住,不会像中国老人一样,“住家保姆式”地为自己的孩子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的孩子”。

第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国外的年轻父母带孩子没有顾虑。

与中国现阶段相比,发达国家的父母双方的育儿假都比较长。以加拿大为例,新生儿母亲可以有加起来52周的产假和育儿假,部分省份的育儿假更长。

日托中心十分常见,父母的育儿假结束后,孩子差不多也一岁了,之后可进入日托中心,且享受政府的补贴,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能让职场女性做到“工作”和“育儿”的“两全”,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此外,即使父母的工作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间调动,由于教育制度十分完善,孩子跟着父母也能在新环境里迅速地入学就读。

“二孩们”来了,还要由老人带吗?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二孩们”还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接着带吗?

由于社会理念和相关社会制度的变化需要时间,所以“老人育儿”的现象短期之内不会改变,但未来也应该不会呈现升温的趋势。

一是,老人带孩子引发的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二是因为老人们的年龄大了,对“二孩”难免会力不从心。

之前,网络上不断流传“爷爷奶奶是潮童’杀手’”、“有这XX种行为的爷爷奶奶,绝不能让他们带孩子”、“爷爷奶奶带出来的小孩毛病多”等文章,指出了许多“隔代教育”和“老人育儿”的问题。

虽然老人在照顾孩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充裕的时间,但确实存在对孩子的过渡溺爱、与孩子代沟严重、对孩子期望过高、教育方法陈旧、不善沟通等问题,因而有时候会造成孩子的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中心的意识太强等诸多问题,到最后“出力不讨好”。

此外,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而言,爷爷奶奶仅能照顾他们的生活却很难对孩子心理成长的予以及时有效的关心,甚至有些留守老人由于自身年迈多病,连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也不能保证。

这种情况下,将孩子交给老人抚养是父母们、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

其次,即使“隔代育儿”的许多问题都不存在,面对即将到来的“二孩”,老人也不一定有能力挑起“育儿主力”这付“担子”了。

现在对于“二孩”有需要的人群集中在75后、80后和少数90后,其中75后、80后的父母们许多都已年逾花甲,有的甚至已经70多岁了,在帮助他们照料过“一孩”之后,虽然对于“二孩”也十分期待,但在育儿方面确实是“有心无力”了。

目前,国家和社会最需要做的是加快完善养老制度,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以解决老人“养老”和年轻人“育儿”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关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抚养问题也刻不容缓,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生活和教育问题,不应该只能由留守的老人负责,这些问题也不应该仅由他们的父母来解决,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才能“治标治本”,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来源:搜狐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