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前班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家长?

U12儿童心理 原创

2017-06-12 10:36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收听主播陈郁朗读音频

  

文 | 陈妍

暑假快到了,即将升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爸妈们也是越来越着急,他们纠结着到底是让孩子继续上大班,还是让孩子去上所谓的“学前班”。

后台有一位妈妈就留言说,看着身边的人都读学前班,自己不读都觉得另类了,而且看起来,上学前班似乎也很重要。

一来听说小学老师都不怎么待见没上过学前班的学生,怕跟不上进度,教起来困难,二来很多知识都在学前班学了。之前有个上过学前班的妈妈介绍,她家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拿出3节课复习拼音就完事了,这样一来,如果没上学前班怎么跟得上呢?

本期节目,我们来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讨论一下,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的话题。

孩子上学前班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家长? 

有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幼儿园中班结束后选择给孩子上学前班,即便是学前班不流行的地区,很多家长也会在孩子大班的时候,选择给孩子在课后补拼音、数学等课程,目的也是让孩子提前掌握一些知识,进入小学的时候不会那么累。家长也就不用跟在后面看老师的脸色。

所以学前班从某方面来说,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家长的。

但是每个地区的小学教材都是相对统一的,你提前给孩子积累的知识,很有可能到了一年级还要再学一遍。

我们都知道孩子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学前班提前学知识,有可能反而害了孩子。

北京某学校的一年级老师关于要不要上学前班是这样说的:

1.一年级孩子学习的基础知识真的不难,比如一年级上半学期孩子的数学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为主,这些基础知识孩子恨不得在幼儿园小班家长都已经教会了。

2.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基本上是拼音的学习,而拼音的学习只要家长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节奏配合好老师的教学进度,根本不用课外强补,也差不到哪里去。

那么在幼小衔接的时候,家长到底应该帮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呢?

第一,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带一年级的老师还要经常处理孩子大小便的问题,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是这些孩子还不能大小便自理吗?并不是,而是他们在出现问题时不敢举手,不敢和老师说。

所以在孩子升入小学之前,家长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及跟小朋友之间和睦相处的能力。

第二,培养专注力

很多孩子在课堂上不知道要干什么?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

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因为教学的内容他们在大班时候已经学过了,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在考试的成绩中看不出差距,但是这样问题会在三年级左右开始凸显,那些之前考双百分的孩子可能最后只能考几十分。

所以,在升小学之前,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安排一些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如下棋、画画、拼插玩具等,一些好玩的益智类图画书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很有帮助。

而且这些活动,最好从3岁以后就逐步进行。不要等到上小学了发现问题了,再进行补救。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孩子在认真做一件事情的事情时,就让他安静地做好了,父母不要指责或频繁打扰,这对于孩子的注意力是一种伤害。

只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才走近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三,提高孩子的阅读量

在幼儿阶段有着大量阅读的孩子,他们的谈吐、知识面、与人沟通的能力会很强,在如今应试教育强化的今天,阅读量高的孩子在班级和学校各种活动之中都会有优先权,比如班级的讲故事大赛、各类表演、各类比赛,孩子能够更多的站在台前,站到台前的孩子在过程中收获的绝对不一样。

阅读多的孩子读书速度快,理解题目更快,认识生字更多,作业完成时间更短(不需要等老师读题,自己就能独立完成)。

很多案例都显示,如果启蒙教育做得好,孩子一般都能跟上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爆发力更强。

第四,加强规则意识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环境截然不同,幼儿园大多以玩为主,没有固定的课桌椅,发言也很随意。

但进入小学,伴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各种纪律要求也会增多。

如果孩子在课堂随意走动、说话,不仅会打扰到老师和别的同学,自己也无法专心学习。

所以,与其提前给孩子灌输大量的学科知识,还不如从小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帮助孩子的好方法。

节目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理论上我们并不赞成过早地给孩子灌输理论知识,因为学前班学到的东西,小学里还是会继续学习,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

另外,这个阶段孩子学习的方式还是应该通过“玩”的形式,这才符合他们年龄的特点。

那么想要让孩子在幼小衔接的时候能够平衡过渡,可以从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阅读量和学习习惯这几个方面着手。

总之,让孩子早一点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比给他灌输知识要有用得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U12育儿平台的作者撰写,除U12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U12立场。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