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方法,教孩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U12家庭教育 发布

2016-11-07 15:27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U12阅读提示:本文适合所有6-13岁孩子的家长阅读,全文1500字,需要花费您约4分钟的时间

当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社交问题,父母多半会用“等你长大就懂了”来搪塞孩子,但现实生活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即便是孩子长大了,也会闹出笑话,让别人觉得孩子的情商有问题。

因此父母在本期节目需要了解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在某个具体事件上,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步步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这也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我能解决问题”法的第三步,教会孩子理解:事情不是总是像它表面的样子。

看起来,似乎本期讲的话题和上期有些相似,但上期我们聊的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倾听,就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误解进而对他人感到气愤;可如果只懂得倾听,却并不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或原因,也会造成不可避免的误解和问题。

所以为了让孩子学会透过外在的现象,看到其内在的本质,首先必须对外在现象的加以了解,通常我们会从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学会理解别人的具体行为

举个例子,如果我在大街上碰到了一个认识的美女,但她却没有理我。

第一感觉我可能会觉得这位美女是不是讨厌我啊,但仔细想想似乎美女当时在专心思考着什么,可能是没看到我吧,应该不是故意的。

这个例子就是美女“某个时段的行为”,而“我”思考的不同就能引发我今后对待这位美女的不同态度,也就会影响我与美女的相处方式。

如果我只是单纯的想到美女不理我是讨厌我,那可能以后我也会对美女态度冷淡,有可能就此失去了一段美好的友谊,但还好的是我情商不算太差,还想到了其他原因:美女正专心想事、没注意到我。那之后我就还会以友好的姿态对待美女。

因此这个的的确确会影响着我的人际关系。对孩子也是同样的

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分析他人的行为。具体做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1、经常问孩子“还有其他原因吗”这样的问题,启发他的思考。

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发现原来同样的行为,原因不尽相同,是孩子的主动探寻,这要比父母向孩子解释要更有力度。

2、帮助孩子注意一些难以发现的线索,例如事件发生当时人的行为、表情,这些有助于孩子做出准确判断。

如果孩子没有注意,可以帮助他进行回想,多进行几次,孩子就会再下一次遇到事情时主动观察细节,这些对孩子后续的思考非常有用。

3、将这些线索与事情本身联合起来,让孩子分析其原因,越多越好。

并将其与刚开始简单的原因作对比,了解原来细节不同,可以得出大不相同的结论。

第二,学会观察别人的日常习惯

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着一贯的反应习惯,通过长期观察,我们可以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和目的,这比确定一个人行为当时意图要难得多,需要更深层次的洞察力。

这项技能别说孩子,我们很多大人都做的不是很好。所以帮助孩子从小锻炼这项技能还是很重要的。

方法其实和现象一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让孩子在探索不同原因的同时多考虑事情发生时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以及发出行为的人的感受。

在长期的锻炼中,孩子也会变成一个高情商之人。

前面我们讲了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作为父母,在对待孩子时也应该秉承这样的精神,多想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例如,如果孩子经常在学校和玩伴间表现出欺辱或捉弄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不要一味地批评教育,要多问问和想想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有可能是孩子在家中常常感到压抑,需要对生活的控制感;

也可能是因为孩子平常总受父母或老师的忽略,想要寻求关注等等。

只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到真实原因,才能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行为。


编辑整理:彭琳  U12育儿撰稿人

第5期  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资料来源:《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Ⅱ》 作者 默娜•B•舒尔 京华出版社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