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 | 孩子记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咋那么快?

U12儿童心理 原创

2016-10-31 10:55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U12阅读提示:本文适合3-9岁孩子的父母阅读,全文约1400字,需要花费您约4分钟的时间。

导读:随着3岁开始,孩子进入幼儿园,父母们对孩子的学习开始越来越重视,比较也越来越多,许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让孩子背首古诗三天都背不下来,但是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记得比谁都清楚,例如动画片里简短的歌词,综艺节目里有趣的对话,竟然都能一字不落的全都说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这个问题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幼儿园的孩子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一个游戏,根据游戏设置的情节让孩子找到15张不同图中物品在房间中相对应的位置;另一组则是直接给孩子15张图片,要求孩子记住图片上的物品是什么。最终让所有孩子回忆图片上都有什么。实验结果是游戏组孩子的记忆程度明显高于直接记忆组的孩子。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讲,通过游戏等方式的记忆效果要明显好于枯燥的直接记忆效果。也就是说,如果你让小孩子像大人那样死记硬背古诗等任务,效果很可能会让你非常沮丧;但是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在其中找到有趣的东西,例如将古诗编成故事或是与生活中的实例相对照,那孩子的记忆效率将大大提高。

我们刚才说的这两种记忆模式在心理学中,就对应着的两个术语,分别叫做“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死记硬背就属于有意记忆,而通过其他方式无意中记下来的就叫做无意记忆。我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区分呢?是由于,对于人的记忆来讲,有意记忆会占用人脑相当多的注意资源,前提是必须集中精力,所以记忆过后会非常疲惫;而对于幼儿来讲,由于生理方面的限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本来就非常短,所以让他们死记硬背一些比较长的东西就变得非常困难了。而无意记忆可以占用非常少的注意资源,这对于幼儿来讲当然就容易的多。

那么,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更有效的帮助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呢?

第一,将较长的任务分割开,顺应幼儿的注意特点。

刚才解释了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有限的原因,基于幼儿注意力短的特点,我们要有意的把一些长的任务分成几个部分,例如即使是4句非常简单的《静夜思》,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讲也很长,那么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一天上午来讲解让孩子背诵,下午记忆巩固;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根据孩子的记忆情况第二天再进行学习。

第二,利用孩子熟悉的东西使学习变得有趣。

相信这个方法对父母们来讲并不陌生,就是把孩子要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的东西相连接,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将枯燥的有意记忆转化为无意记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因为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对于有趣的事情可以激活更多的感觉通道,举个例子,你帮孩子讲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带他们在黑夜中亲身体验一下:靠在床边,让孩子看着月光下照着的地面,问问他们像不像是地上有一层雪白的霜,再到地上摸一下是不是真的有霜。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不仅联系到生活觉得有趣,同时孩子在用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感觉通道来记忆,这样的记忆效果绝对是加倍的。

第三,不要忽略有意记忆,适当培养。

虽然幼儿的有意记忆不够发达,但父母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有意培养,有一些简单的任务,还是要让孩子去记忆的,例如乘法口诀,每句都很简单。只是一天中这样的任务不要太多即可。因为这种训练可以促进他们有意记忆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其实如果孩子可以从幼儿时期就在学习中获取乐趣的,不单纯把它看做一种沉重的负担,那么对于他们来讲应该是一生的财富。

育儿电台:http://fm.under12.cn/#/program?id=1254

作       者:彭琳  U12育儿撰稿人

图片来源:网络

U12育儿原创文章,非经允许谢绝转载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