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孩子的安全感,也要分阶段

U12家庭教育 发布

2016-09-18 16:47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3-6岁6-12岁

一岁半以前是孩子建构安全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安全感是孩子对世界认识的基础。然而,安全感不是在一岁半之前就定型的,安全感呈阶梯状,一级一级地完成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低龄阶段的安全感为低级别的安全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安全感建构的级别会逐渐上升,成为高级安全感。高级安全感意味着孩子在独立状态下对这个世界的掌控感。

安全感包含了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的安全感,一个是精神层面的感。两者像手心手背,缺一不可。

1、第一级安全感的建构

第一级安全感的建构大致在孩子一岁半以前,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孩子的安全感完全依赖母亲(泛指照顾婴儿的成年人)

І级物质安全感的建构:

当婴儿发出饥饿的哭声时,就能够有妈妈的奶水满足他,当婴儿的尿布脏了就会被母亲换洗干净,当婴儿感觉冷的时候有母亲为他穿上能够保暖的衣裤时,渐渐的,婴儿知道有一个稳定的、能够细心照顾他的人,知道自己能够健康地活下去,不会被饿死或者冻死,此时,婴儿的第一级物质安全感就建构了起来。

І级精神安全感的建构:

追求生命的幸福感是人类生命的本能,当婴儿从母亲的照顾中感受到母亲浓浓的爱意,良好的依恋关系建构想了婴儿的第一级精神安全感。

婴儿的情感要获得母亲及时的回应,母亲哺乳时与婴儿的身体交流,母亲看婴儿的眼神,对婴儿眼神交流的回应,与婴儿的呢喃细语……这一切让婴儿判断出自己是否被爱,被呵护、被接纳。

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的安全感是活下来并被母亲爱,建构的方式是依赖母亲,由此,母亲是主动方,婴儿是被动接受方。这个阶段被称为孩子与母亲的“共生阶段”。

2、第二级安全感的建构

第一级安全感的建构模式是孩子朝向母亲,第二级安全感的建构模式是孩子朝向外部世界,开始脱离母亲,建构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

第一级安全感建构得越好的孩子,他们能够越勇敢地进入第二级安全感的建构过程中。

Ⅱ级物质安全感的建构:

一岁半以后,孩子已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妈妈的奶之外,还有可以喂饱自己的食物,然而,孩子依然对妈妈的乳房有着极大的依恋,妈妈的乳房对于孩子来说,既是粮仓也是爱。

在此阶段,孩子既想满足自己脱离母子共生状态的心理发展,又想停留在原来熟悉而安全的模式中,于是孩子陷入了挣扎状态——想独立自主,又担心脱离妈妈乳房后失去食物来源和妈妈的爱。

如果妈妈懂得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需要,果断与孩子离乳,当孩子发现离乳之后,自己依然有充足的食物,同时也没有失去妈妈的爱,他会明白:原来离开妈妈的乳房,这个世界依然是安全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物质安全感就上了一个台阶。

Ⅱ级精神安全感的建构: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试着离开母亲一段距离,体验离开母亲一段距离后这个世界是否安全,当孩子发现没有母亲的贴身保护,这个世界依然是安全的,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才会逐渐建立,由此产生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 

3、第三级安全感的建构

在第一级和第二级安全感建构完善的基础上,孩子要建构对这个世界更大更多的安全感,这需要他们离开熟悉的家,到外面的世界经历安全感建构的过程。

孩子上幼儿园的安全感建构

当孩子每天上午被送到幼儿园,下午被家人接回家,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终于明白:即使离开了家来到幼儿园,爸爸妈妈依然爱着自己,每天还可以回到家里,可以见到爸爸妈妈或者熟悉的照顾者;

另一方面,孩子在幼儿园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物质照顾和精神关怀,会让孩子感觉外面的世界是接纳自己的,是安全的。

此时,孩子相信即使离开熟悉的家,在没有熟悉的照顾者照顾自己时,这个世界也是安全的。

第三级安全感是孩子对远离熟悉的家和家人的环境产生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给予了孩子极大的内心力量。

独立睡觉的安全感建构

只有在分房间睡觉之后,孩子才会渐渐明白,即使我与父母分开房间睡觉,第二天他们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对我的爱依然如故,只是我长大了,需要自己独立在自己的房间睡觉了。

如此,孩子才能接受自己必做与父母分开睡觉的事实,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孩子建构独立睡觉的安全感。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每一次孩子前行时的挣扎和痛苦,比如,离乳时孩子会哭得撕心裂肺,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会痛苦一段时间,分房间睡觉的抵抗……这些都是孩子在经历成长的痛,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挣扎,才能够完成更高一级的安全感建构,孩子才会获得成长,这种挣扎也可称为“成长的挫折”。


资源来源:《善解童贞》1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胡萍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