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洗手怎么破?

叶佳妈妈 原创

2016-10-19 11:35

栏目:听和读

年龄: 6-12岁

宝宝在地上玩耍,妈妈喊吃饭。

A

家长:去洗手啦,有你喜欢吃的螃蟹。

宝宝:根本就不脏嘛,不用洗的。

家长:不脏就不要洗啦,你不洗就不要吃。

宝宝:不吃就不吃,我还没玩够呢。(恶性循环中…)

B

家长:去洗手啦,有你喜欢吃的螃蟹。

宝宝:来了来了,哇,好大的螃蟹,我要吃咯。

家长:去洗手!洗手!!

宝宝:(根本就又不脏嘛,不想洗,但还是走个过程,清水湿了下手,洗手过程约2秒)

C

家长:去洗手啦,有你喜欢吃的螃蟹。

宝宝:根本就不脏嘛,我不想洗。

家长:去洗干净,忘记手上有细菌了吗?手上有细菌,吃了会生病,可能还要去医院,难道你想打针吗?

宝宝:好吧,我去洗手(准备敷衍了事)。

家长:妈妈教过你的七步洗手法还记得吗?你上次还检查妹妹洗的呢,现在我也要检查你咯~

宝宝:好的!(孩子认真洗手)

三个片段反应了3个家长和孩子对待洗手的不同反应,你是哪类家长?

孩子不爱洗手,问题可能就在家长身上,家长一味的逼迫强制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反感,也有聪明的孩子会应付家长、敷衍了事,但其实这些家长都没有让孩子们明白不洗手的“脏”是什么概念,孩子们不知道眼睛“看上去不脏”的后果,所以孩子才不愿意洗手。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德国奧登伯格儿童文学奖得主玛努艾拉·欧尔特绘制的绘本《根本就不脏嘛》。

作者:[德]万伽·欧尔特 文,[德]玛努艾拉·欧尔特 图,贾如 译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推荐理由:

1. 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都会让小手占上细菌,即使看上去不脏也是“脏且有细菌”的,也需要洗手的。

2.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随时洗手的良好习惯,让孩子愿意洗手、爱上洗手。

导读建议:

1. 看图:故事没有太多说教,当孩子看见书里列了长队的细菌时,才会有细菌的概念,才会跟随书里的小女孩一起想象。惟妙惟肖的心理逐渐体现,心态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始转变,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洗手的概念。

2. 绘画:家长可以尝试鼓励孩子合上书思考,或者画出细菌,家长还可以配上儿歌、七步洗手法,然后张贴在洗手池旁,直观的体验感受可以避免孩子叛逆的心理。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一边洗手一边朗诵,相信孩子会喜欢这样的方式。

3. 儿歌:家长可以教孩子洗手儿歌——《小手洗得真干净》:挽起衣袖,打湿小手,香香肥皂,擦擦小手,搓搓手心,搓搓手背,小手开满,朵朵白花,清清水儿,流过手心,一二三,甩三下,小手洗得真干净。 

4. 知识点:家长还可以普及细菌的延伸知识,如大肠杆菌会让肚子疼,肺炎链球菌会导致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引起化脓感染,沙门氏菌会导致拉肚子,链球菌会让皮肤化脓。

绘本摘要:

为什么每天都要做些很无聊的事情呢?比如说,必须要早点上床呀,要端正地坐在桌子边呀,还有——时刻都要洗手!

只有手真的很脏时,我们才需要洗手,可是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哦!

我在玩泥巴的时候,手才真的很脏!可我在裙子上蹭蹭,手不就干净了吗?

每时每刻都要洗手,我真的很烦哎,因为我的手根本就不脏嘛!

比如,我刚刚摸了只小兔子,它白白的,软软的,怎么会脏呢?

比如,我玩过水,抓过鱼,手怎么会脏呢?

可是妈妈却说,玩水不算是洗手!真的是太叫我生气啦!

比如,在吃饭前,妈妈叫我一定要洗手,可是我一直用餐具吃饭啊,手怎么会脏呢?

只有吃豌豆的时候,才需要用手抓,可是我压根就不吃豌豆!

妈妈曾经告诉我:“你手上其实有好多好多的细菌呢。”

我看了看手,手指干干净净的,手心白白的,哪里有细菌哦?我什么都没看到呀!

只不过,两个手指甲边上有点黑黑的,大拇指上有一点点番茄酱而已。

妈妈说:“细菌好小好小,你根本看不到的哟!如果你不经常洗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细菌躲在你的手心里,很快你就会生病的!”

咦!生病以后会怎样呢?会肚子痛吗?会呕吐吗?

会发烧吗?会不得不躺在床上吗?妈妈会着急地打电话,叫医生叔叔来吗?

医生叔叔来了,肯定要给我做好多好多的检查!

哎呀!恩!好烦呀!我想想,还是下次吧!下次我一定会好好洗手的!


好的,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让我们来好好洗手,和医护人员一起学习“七步洗手法”。

注意:1)每一步骤至少重复5遍。2)水是流动的活水噢。


作者:叶佳妈妈

图片:来源网络

U12育儿原创作品,非经允许谢绝转载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U12育儿的观点和立场)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