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这是什么妈妈?孩子口渴要喝水,她竟然全倒了都不给他!

Angel℡léi 原创

2016-05-10 10:48

栏目:听和读

年龄: 3-6岁6-12岁

天啊,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妈妈?孩子口渴要喝水,她竟然把饮料全倒了都不给他喝!

事情是这样的----

早上某位妈妈带小朋友参观文明礼仪传习所,一圈转下来自由活动时,孩子在电子大屏幕前停下脚步玩了很久的游戏!当妈妈再次提醒后,孩子恋恋不舍的来了,看上去被打搅游戏,感觉不是很开心。

他跑过来撒娇“我要喝水…”眼睛还瞄向电子大屏幕。“没有水了”,这是事实,孩子却跺脚闹了起来,“我就要喝水…”眼睛还是盯着大屏幕。“没有水了,回家喝吧。”“不,我现在就要喝…”“现在!没有了!”“不行…”“不行也没用,没有水了难道变出来啊?”对付蛮不讲理的孩子,妈妈扭头就准备走开,孩子抱着她胳膊哭了…

如果这是18个月之前的宝宝,理应马上满足他,可这竟然是一个虚8岁的孩子----

按正常孩子的发展来说,18个月以后就应该学会等待,2-3岁的宝宝能在等待时自己找乐子,4-5岁的宝宝不会再因为等待发脾气,6-7岁应该能简单遵守先后顺序,到12岁时能自觉遵守,15岁以后行为完全内化,无需监督了。

可是,从上面说的情况来看,妈妈的处理方式可能也有问题,但是也可以看出这位孩子不懂什么叫延迟满足!

什么是延迟满足?别急,我们先来看一本书《好想好想吃了它》

"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网络上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让小孩和一块棉花糖独自呆在房间,小孩可以选择马上吃掉棉花糖,但如果不马上吃掉,而是等大人回来,那么他将得到两块棉花糖。小孩会选择眼前的利益还是会长远考虑呢?

请看视频:http://v.qq.com/page/6/I/K/65xpWPcbuIK.html

后来,那位要喝水的小孩呢?

这位妈妈在参观结束1小时后,带孩子去了麦当劳,和孩子协商可以点他最喜欢的饮料,但是饮料来了要耐心等待3分钟。结果几分钟后,妈妈买到了饮料回到座位时,孩子却立即喝了一口,妈妈给出建议“要么回家喝水,要么自己去楼下和工作人员讨一杯白开水喝”,最后毫不犹豫的当着孩子面倒掉了饮料。


想想,“孩子越大脾气越大”,这位妈妈的做法可能也有点偏激,但我承认每个人在有需求时,都想立即得到满足,也包括我们成人!

现在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为了获得及时满足,人们发明了半成品食物,因为我们可以不用做饭;人们发明了手机,一个电话就能迅速找到对方;还有大家的微信朋友圈,一发出就有人点赞转发;人们甚至不耐烦一点一滴的去阅读、吸收知识,而是不遗余力的寻求速成法----今天学、明天会。越来越多的人缺乏了耐心!

没有延迟满足会怎么样?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答案是:百依百顺。”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是无益的。


假设这位要喝水的孩子不做改变,他的延迟满足能力发展就会不足,上小学后会出现边做作业边看电视的情况,因为他等不及看电视。他上课时时还可能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不能及时回家做作业,光想着贪玩不回家,他的性格也会变得越来越急躁、缺乏耐心…

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不知做事顺序,不懂轻重缓急,甚至会固执、钻牛角尖,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严重的还会有偏激情况发生……

那怎么培养延迟满足能力呢?

1)自律,家长给宝宝讲类似的道理,一般孩子都乐于遵守,当然家长更要以身作则,起着监督、提醒的作用!

2)教给孩子调整情绪的方法,比如分析事情轻重缓急、做事的逻辑顺序;分析比较得失、怎么样做才是更好的方法;可以利用时间感恩,比如国外的饭前祈祷;可以暂时性转移目标,展望未来的美好,可以利用五大感官来感受…

3)适时的奖励,孩子的专注力不会很久,我们可以先从1分钟、3分钟起,当他做到延迟满足时家长可以适当的嘉奖,当然下次可以再延长更多的时间。

4)特别提醒,家长不要刻意的逗弄孩子,随口说条件却又不遵守约定…还记得曾子杀猪的故事吧,延迟满足还需诚信,诚信还需用行动表示!

学会延迟满足,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